第(2/3)页 “是啊。”杨逍认真道。“我当清河县令自然不可能向其他人干得那么简单轻松了。既是当官,最根本的不是什么服务上级,而是为老百姓解决麻烦。而最重要的就是给老百姓一个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表达!” “我接下三生酒馆,不仅仅是让它成为一个招揽贤人的场所,更会让它成为老百姓畅所欲言之地,也好了解百姓所需。比如,我想给它一个贴吧功能。” “什么?” 吕连英听得莫名其妙。 “顾名思义,所谓贴吧,也就是能发各种各样的帖子,可以是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是谈论清河中所发生的日常事情等……三生酒馆这后面不是地方多吗?我还打算买下旁边的地,再进行馆院建设,用一个大地方搞贴吧!” “所有人都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在贴吧里,我还专门招揽三名能写字之人,为他们开工资,帮那些不会写字的老百姓写贴挂在墙上。” “老百姓们就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相关帖子下进行回应。我这贴吧,二十四小时不停营业。不过,在这个贴吧中,我会竖一些板子,而不会搞什么桌椅板凳,人们只能在里站着观看和讨论。” “我不是说会招三个会写字的人吗?他们除了帮老百姓写帖子,还要每七天进行相应的热点总结,总结完毕,我就会用我发明的印机印刷报刊之类,再销售至全县,乃至外地创收。” 杨逍越说越起劲,唾沫横飞,似乎已看到了那热闹非凡的情景了。 贴吧? 自己设计的印机? 吕连英听到这一切,嘴角抽搐,脑子里乱乱的,费了好一会儿才理清楚杨逍所说的思路。 “您会设计印机?” “是啊!” “是那种可以印刷书籍的印机吗?” “吕老板,你这不是废话吗?印机不能印刷那能叫做印机吗?而且我这印机的效率,可不是现在的这些印刷机器能比的!” “效率多高?” “至少是目前印机的十倍!” “什么?怎么可能……印机结构复杂,想要设计可不是易事,别说是提高十倍效率,哪怕是提高一倍,也足以震惊天下!” 吕连英愣了一会儿,随即摇起头来。 “哦?真没想到,吕老板竟对印机也感兴趣。听你这么说,似乎对印机有所了解了?” 杨逍问道。 “实不相瞒,我就有一家书局。” 吕连英回答道。 “什么?” “我呢,产业自然不止三生酒馆这一处,在姑苏城也有一些,其中就包括一家书局。虽说我不会设计什么印机,但对其还是颇为了解的。” “了解到什么程度?” “这么说吧!在我的书局中,有五十多架印机,每年所印之书数不胜数,可以说,姑苏城看过我书局印出来书的文士,十之八九。光是工人就有六十多人……如你所说,效率真在十倍以上,那我岂不是可以把那些印机全换了吗?” “可以啊。” 杨逍笑眯了眼,快速的点点头。 这可真是想睡觉就来枕头啊! 前两天。 老陈找的铜匠工人,杨逍很认可,蔗糖过滤器的事就交给他们了。 不过。 印机工人的寻找比较麻烦,可不仅仅是会打制铜器就行的。 而是需要相当高技艺的手工工人。 这一点,老陈这两天也找得差不多了,据说还找到了一个神匠。 因为设计复杂,尤其涉及到一些材料方面的事,就不只是按照图纸设计就能解决的,他还打算和这些工匠们好好见见面,仔细说说呢。 印机不是什么难事,沟通好,处理好相关技术就能解决。 但是。 自己制作这印机,不仅仅是用来印刷相关的物品供自己用,如果能将这些印记卖出去,也将是大赚一笔呀,甚至对于整个唐国印刷工业都是一种推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