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农学专业-《大宋梦》
第(3/3)页
后来,人们从企图认识农业环境,进步到设法改变环境条件和农业生产对象本身,就又促进了土壤耕作、施肥、灌溉,以及作物的品种选育和栽培、家畜的饲养和繁育等方面知识的逐步系统化。
浩瀚的中国农书,便已经为古代农业研究的光辉成就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生物学、化学、生理学、遗传学、昆虫学、微生物学、土壤学和气象学等的研究成果,及其实验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农业,促进了农学研究从经验水平到现代农业科学的质变。
1840年李比希的经典著作《有机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的发表,一般认为标志着现代农业科学系统发展的开始。
从此,以实验为基础的各门农业科学先后形成。
农业化学在作物栽培中的应用,导致了化学肥料工业的建立和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的发展,作物栽培技术也因而更加科学化。
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基因学说的提出,导致现代作物育种学的诞生。随着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原理用于畜牧生产,家畜的育种、繁育和饲料科学以及兽医学等也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初,动力机械特别是内燃机拖拉机和其他机动农具逐步推广,以畜力为农业动力的局面发生变化,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由此而形成的农业机械科学,为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合成化学工业兴起,促进了对各种农药、除草剂和农用塑料等的研究,植物保护手段日益改进。
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工程等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开始取得成果,预示着育种技术的一场新的革命。
而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在农业中的应用,则从宏观上为农业科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途径和领域。
与此同时,由核技术、电子计算机和遥感、遥测等提供的新的研究手段,也已经和正在使农业科学研究更加精密化。
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者不但已有可能几倍以至几十倍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各种动植物产品的单位产量,有效地改进产品的品质,并极大地减轻因有害生物和不良自然条件而造成的损失。
农业科学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力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和高速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必要条件。
短短一年时间,显然不可能学习到太多的知识,但是这一次梅笑寒有了新的目标!
那便是用现代农业改变大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