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跃龙村故事-《大宋梦》


    第(2/3)页

    今天他的又迎来了一个外乡人,当梅笑寒和小孩远远的走来时,族长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突然嘴巴张的大大的。

    这个名叫“跃龙村”的小村子,已经有八十多年没有来过一个外乡人,族长上一次见到外乡人还是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孩子。

    沧海桑田变,曾经的“跃龙村”一度的繁荣,出过许多进士。

    隋朝605年首次开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端。

    隋、唐时,“进士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

    当梅笑寒走进“跃龙村”地界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一股荒凉。

    见到梅笑寒时,族长点了点头,问道:“小兄弟,你是从哪里来啊?”

    梅笑寒倒也是直言不讳道:“我从南山来...”

    族长紧握着梅笑寒的手道:“老夫还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一个外乡人了。”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唐朝贺知章晚年辞官回乡,带着复杂的心情,感受家乡的变与不变,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而做了此诗。

    迎梅笑寒进了村子,族长把梅笑寒请进了自己的院子。

    梅笑寒道:“不知道,此村为何叫做跃龙村呢?”

    老者道:“跃龙村原名叫跃隆村,曾是大唐所辖,因在常科考中出了许多的人才后被皇帝改隆为龙,钦定为跃龙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

    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

    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

    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

    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