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正确的一万小时-《我们的冠军》
第(2/3)页
媒体这么跟风一炒作,短期内,中国肯定会涌现出很多校园足球队,这对中国足球目前薄弱的基础来说,也许并不算太大的坏事,毕竟么,不懂球的体育老师,或者踢野球的家长都能参与进来,降低了足球的门槛,制造了校园足球热,踢球的孩子自然就会多起来。
踢球的孩子多起来,足球产业自然就会跟着运转起来,足球的流量和热度就有了。
这位人物还说了几句貌似靠谱的话,你看冰岛,那么小一个国家,都能到世界杯潇洒游一游,为什么?他们业余足球发达啊,国家队都有业余球员,这些业余球员都比某些中国国脚强。
这话,逻辑上没有问题,但是,陶持一知道,冰岛的业余足球,可不是一群不懂球的体育老师和踢野球的家长在操作,人家经过几十、上百年的足球文化熏陶,全民足球,他们的业余也很专业好吗?
用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到的一万小时定律来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那么,冰岛的球员球迷们,大部分都经过一万小时的正确足球锤炼,成为专才了。
可是,这位人物似乎忘记了,如果是不正确的一万小时呢?
陶持一害怕,这样盲目宣传导致的足球热,最后催生出来的足球热,把本来就薄弱的中国校园足球里,最后那一点专业给烧跑了,怎么办?
要知道,现在,大数据时代,多数人都是跟着流量热度走。
“好玩、感兴趣是一件事情最好的开始,也能成为做好这件事的动力。”桑珊从陶持一思索的眼神里,读懂了这个问题,她给出自己的观点,“但是,真正要做好一件事,得专业,喜欢的事,用正确的方法去做。”
陶持一眼睛一亮,对,你说的对。
桑珊接着认真地看着陶持一,讲出了另一个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那天历指导说王弋昊不能去欧洲,我回去想了很久,他说的对,我们两个在这个问题上,当时的思考,都不专业。”
陶持一点头,这个,她也想清楚了,真是这样子。
她们只考虑到了,王弋昊父亲这一拨老男孩的热爱和梦想,以及去欧洲能涨球这个事实。却没有想过,这条路,对王弋昊来说,是不是正确。
桑珊接着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兴趣和扎实基础的阶段,不懂球的体育老师和踢野球的家长,他们确实有可能通过快乐足球,带一拨孩子,挑战专业足球,甚至取胜。可是,这不代表他们专业。”
陶持一心悦诚服,她去年离开童路遥先生举办的“足球小子”栏目,就是隐约觉得,这个模式似乎哪里不对,尽管,她非常敬佩童路遥先生对足球无怨无悔的付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