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大竞猜 神格崩碎3-《帝国星象》
第(1/3)页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
亲属成员编辑
关系姓名人物简介
十六世祖杜预
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
曾祖杜希望
祖父杜佑唐宰相、岐国公
父亲杜从郁唐宰相杜佑第三子。
配偶裴氏为郎州刺史裴偃之女,死于杜牧之前
崔氏情人刘氏,南陵名家之女儿
子女杜承泽长子,字浚之,早亡。
杜晦辞二子,(837--?)字行之,小名曹师,母裴氏,曾任:左补阙,史部员外郎,淮南节度判官,曾隐居于阳羡水榭(江苏宜兴别墅)。
杜德祥三子,(841--?)字应之,小名祝柅,母裴氏,曾任:御史中丞,礼部侍郎,知贡举。
杜兰继室子,(847--?)继室崔氏所生。
杜兴继室子,(849--?)继室崔氏所生。
杜真继室女儿 ,(850--?)继室崔氏所生。
孙杜遵三子杜德祥之子。
以上资料参考《新唐书.宰相世系.杜氏》部分。 [2]
个人作品编辑
问津书院名宦祠杜牧供像
问津书院名宦祠杜牧供像
杜牧有《樊川文集》二十卷,是其甥裴延翰所编,宋以后人又辑有《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等。四部丛刊本《樊川文集》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乃据翻宋雕本影印。又有清杨寿昌的景苏园影宋本,是杨守敬令书手从日本枫山官库藏本影摹的本子。此二本均可谓善本。通行本则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樊川文集》。这部校点本是以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为底本,并同景苏园影宋本对校,以《唐文粹》、《文苑英华》为参校,还参考了其他有关资料而成,本文以此为底本,所引用的杜牧诗文皆此本。杜牧诗,由裴延翰所编的《樊川文集》前四卷是可信的,但裴延翰手编《樊川文集》收得不全,因此到宋代就产生了《樊川外集》、《樊川别集》等补遗之作。清人冯集梧注《樊川诗集》,除这两个集子附录外,又增编了《樊川诗补遗》。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印冯集梧《樊川诗集注》时,又据《全唐诗》增加了《樊川集遗收诗补录》,因此现存题为杜牧诗者共有486题524首。 [4] [19-20]
杜牧绝句代表作品
《过华清宫绝句》《清明》《赤壁》《泊秦淮》
《山行》《秋夕》《江南春》《题乌江亭》
《寄扬州韩绰判官》《赠别(其一)》《遣怀》《过勤政楼》
《念昔游三首(其一)》《念昔游三首(其二)》《念昔游三首(其三)》《沈下贤》
《长安秋望》《齐安郡后池》《题齐安城楼》《初冬夜饮》
《屏风》《屏风绝句》《秋浦途中》《题桃花夫人庙》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题木兰庙》《读韩杜集》《兵部尚书席上作》
《送隐者一绝》《南陵道中》《叹花》《金谷园》
《有感》《怅别》《紫薇花》《七夕》
《登乐游原》《鹭鸶》《书怀》《叹花》
杜牧律诗代表作品
《早雁》《九日齐山登高》《润州二首(其一)《梅》
《题扬州禅智寺》《村行》《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感怀诗》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登九峰楼寄张祜》《齐安郡中偶题二首》《送国棋王逢》
《商山麻涧》《题武关》《卢秀才将出王屋,高步名场,江南相逢赠别》《送刘三复郎中赴阙》
《羊栏浦夜陪宴会》《送杜顗赴润州幕》《河湟》《旅宿》
杜牧散文代表作品
《阿房宫赋》《罪言》《守论》
《原十六卫》
《李贺集序》
《上安州崔相公书》
《答庄充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