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李浑瑊之死-《大唐第一主播》
第(3/3)页
等了许久,李浑瑊仍是未醒。
这都是张九龄喝的第七盏茶了。
阿保机和十个契丹年轻士兵,一直站在张九龄的身后,寸步未挪。
甚至是站立的姿势都没有变动过一丝一毫。
对这几个人很是敬服。
心想此前在酒肆里看到他们,个个放浪形骸很是快活。
但是现在,却是个个令行禁止神威凛凛,就像是五尊铁打的金刚!
李行周,究竟是怎么练的兵?
天色渐黑,大都督府里都开饭了。
建安王武攸宜貌似非常忙碌的从法曹官署里赶来。
见到张九龄仍是端坐在那里。
做“痛心疾首”状一拍额头就连忙迎了上来。
“九龄御史,真是多有怠慢了!”
建安王武攸宜殷勤的拱手道。
“本官公务极其繁忙,未能在这里陪同九龄御史,真是罪过。”
“无妨。建安王但有公务,只管料理。”
张九龄拱手回道。
“本官只在这里恭侯李长史,别无他事,倒也不用建安王陪着。”
建安王武攸宜笑眯眯的点了点头,说道。
“府中已经开饭,不如就请九龄御史和五位先来用膳?”
“不用了。我们来之前都已经吃过了,现在肚子都还胀着。”
张九龄微笑的婉拒。
“多谢建安王好意。”
“你看这,天色已晚。”
建安王武攸宜仍是笑眯眯的,说道。
“我家长史大人服了药睡下,一向没个准数,当真不知何时能醒。”
“不如就请九龄御史明日再来?”
“不。本官要务在身,不敢耽误。”
张九龄表情淡然,但是言语斩钉截铁。
“我就在一直坐在这里等,李长史何时醒来,我就何时见他,当面与他诉说燕国公交待的重大军务!”
“那……”
建安王武攸宜呵呵一笑。
“九龄御史就等着吧!”
张九龄不以为意的微然一笑。
“本官,自然会一直等下去!”
“我还有政务在身,就请告辞。失礼了!”
建安王武攸宜拱了拱手,走了。
大都督府的正堂里,又只剩张九龄与燕顺这几个人了,连个值戍的士兵与伺候茶水的下人都没再留下。
显然,建安王武攸宜这是在严守口风,不让张九龄有任何机会从其他的渠道打探到消息。
“九龄御史,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拦着,不让你见到李长史。”
阿保机小声道。
张九龄淡然一笑。
“纸,是无法永远包住火的。”
“看起来是我们在这里等到了不耐烦。”
“但是真正着急上火的,却是他们。”
“九龄御史所言即是!那便等下去,我们契丹人会一直陪你!”
阿保机说道。
“多谢诸位兄弟了!”张九龄拱手拜谢,非常感激。
阿保机微笑的点点头,心中不由得对张九龄又多生出了几股佩服的敬意。
早就听说这个汉人少年老成,以前只是听闻,现在亲眼得见,果然如此。
想他张九龄还不到三十岁,却远比一般的年轻人都能沉得住气。
若非胸中有大才,表现不出这份智珠在握、喜怒不形于色的沉稳与淡定。
阿保机不禁想到,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张九龄与李行周,性情上仿佛颇有相似之处。
寥寥数语谈罢,正堂里很快安静成了一片。
时间缓慢的滑过,天色已黑。有个府中的老仆人来点上了油灯、送上了一壶开水,就一言不发的走了。
张九龄仍是不动如松的坐着,眼神都没有乱挪过一下,也没有和那个仆人说一句话。
正堂对面,隔着一个敞坪的官署里,
崔晔透过窗缝看了一阵正堂里的张九龄,老大不耐烦的双手一对击,
“这个张九龄如此顽固,居然还在等着!”
建安王武攸宜坐在他身后不远处的一张大胡椅上,脸色铁青。
“他绝对是受了李行周的指使,有备而来。今天若是见不到李浑瑊,他是打死不会走。”
“那该如何是好?”
崔晔直犯愁。
“没办法,总不能一直这样挡着御史。万一逼急了他,他上报给朝廷知道,那可就闹大发了!”
武攸宜双眉紧拧,拍着扶椅坐了起来。
“我去后堂见一下李浑瑊,给他叮嘱一番,还是得要安排他二人见面。”
“那你千万要注意措辞,别让他老人家在张九龄面前漏了什么口风啊!”
崔晔十分的忐忑。
万一李浑瑊与张九龄当面一对质。
把迟缓救援朔州、害死郭元振麾下一万多人的事情捅了出来,吃了不兜着走的。
肯定是那段时间代替长史行使军事调度权的并州司马......也就是他,崔晔!
再者,万一李浑瑊要转托张九龄向朝廷提出辞呈。
那也将坏了他崔晔的大事。
因为,朝廷如果更换并州长史。
一朝天子一朝臣。
崔晔这个并州司马就再也不会有现在这样代理长史、发号施令的威风大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