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戛然而止-《逆变1589》
第(2/3)页
……
额日斯得到阿都沁撤退消息的当天,钟南正在蓟州厉兵秣马。他接到了邢大人的命令,要即刻赶赴宣府,对蒙古中路军形成夹击之势,以缓解宣府的被动局面。
如今明军的形势一片大好,胜利指日可待。虽说蒙古仍有中、右两路大军,可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原本的势均力敌之势从阿都沁的左路军北返后,便大为改变了。只要明军接下来稳扎稳打,赶走蒙古人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钟南不敢怠慢,带着三千“钟家军”和一万骑兵启程前往宣府。蓟州的精锐骑兵只有这一万,剩下的大多数都是普通兵种,带去宣府也起不了多大作用,何况蓟州同样需要兵力守卫。邢大人也知道蓟州的情况,是以只征调了以上的人马。
还没赶到目的地,邢大人再次传来命令:蒙古中路、右路大军也已开始撤退,钟南的人马不用去宣府了。
虽然白跑了一趟,可是钟南却很高兴。没谁天生喜欢打仗,因为刀枪无眼,上了战场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可以活着回来。
接到邢大人的命令后,钟南带领人马返回蓟州的同时,还是派人去宣府打探了一下情况。回程的途中,斥候将打探到的消息汇总过来,钟南才确信,这次的战争是真的要结束了。
数日后,一切尘埃落定。鞑靼部和科尔沁部一起发动了对察哈尔部的讨伐之战,宣府、大同、蓟州的边境稳定暂时得到了保障。至于这种状况能维持多久,谁也不知道,毕竟战争的事情没有哪个人能说得准,既然可能毫无征兆地结束,自然也会不明不白地开始。
就如同这一次的抗蒙大战,在众人的怀疑中来临,又在*高*潮*将起之时戛然而止。邢玠邢侍郎则把胜利的首功算在了蓟州军的身上,在他看来,要不是蓟州军的第一战打出了特别的威风,蒙古人的左路大军也不会撤退,更不会有之后的事情。
万历皇帝同样如此认为,因为钟南是他力排众议推上来的,此刻更能显示出他的识人之明。
至于边境上下,也没人对此有所怀疑。即使有那些泛酸之辈说钟总兵是运气好,蒙古人内部没有安定好便贸然南下,肯定不是明军对手。可是对比宣府、大同两地军队的表现,孰强孰弱,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
打了胜仗,朝廷自然得有所表示。蓟州军所得赏赐最为丰盛,宣府、大同两地则是奖赏寥寥,不过没人说什么。
邢玠再进一步,坐上了兵部尚书的职位。至于原尚书石星,则在不久前被革了职,原因是几年前的朝鲜战争结束后,石尚书在其主导的对倭和谈中欺上瞒下,而且收受多方贿赂,事情曝光后,让朱翊钧大为光火。
至于钟南的赏赐则一直没有下来,不知道皇帝打算怎么嘉奖于他。
钟南对此倒是很淡定,他知道皇帝有意让其入京任职,只是这次多半有人阻挠,所以两方僵持了起来。如若不然,他的赏赐肯定早就和其他人一起下来了,既然没定论,自是皇帝和反对一方没有谈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