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大佬齐聚-《逆变1589》


    第(2/3)页

    顿时整个营帐里就热闹了起来,大家畅所欲言,每个将领都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无论对错钟南都会一一记录在自己面前的小本本上——这是他在原本时空里商务谈判时的习惯之一,如今用在内部的讨论会上却颇有奇效。此举大大激发了各位将领的积极性,每次的讨论会,大家都踊跃发言,钟南再适时地把控方向和进度,还真是如头脑风暴一般,并且时不时地还能讨论出独具匠心的方案。

    一旁的吴惟忠看着营帐里的景象,内心无比欣慰。想当初,皇帝任命钟南前征求过自己的意见,原本他只是在援朝战争中和钟南打过多次交道,对其印象颇佳,认为确可为将,才同意了皇帝提出的人选。如今看来,老将军觉得自己低估了这个后生,相信假以时日,此子必成大器,说不定大明王朝的边防守备,到时候还要依靠钟南呢!

    数月的相处,让吴惟忠对钟南的感情,超越了普通的上下级关系,倒更像是师徒或父子。所以老将军才会不遗余力地支持钟南,让自己的心腹效忠于新任副总兵,同时把手上的各种资源也一一交接过去。只是眼下老将军已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没办法看到钟南建立丰功伟业了,想着想着,吴惟忠心里就越发伤感起来。

    老将军的一生里,绝大部分时日都是在军营里度过的,虽然有发妻,有女儿,可是陪伴的时间极少,他几乎把军营当做了自己的家。曾几何时,他以为自己最后会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因为那才是军人最终的归宿,也是对军人身份的最好诠释。哪知现在只能瘫坐在病榻上,看着曾经的下属和自己的接任者,指着军事地图气吞山河,而自己却无法助他们一臂之力。这当中的心理落差,估计没几个人能够体会吧!

    营帐里的人谁都没有注意到老将军的伤感和落寞,他们正在钟副总兵的鼓励下各抒己见。一条条有可行性的建议,逐渐完善成一个个方案,最后形成一道道命令,被钟南逐道下达下去。

    营帐里的每个将领,都被副总兵大人一一安排了任务,大家接令后各自小跑着快速离开,眼看钟南身边的将领越来越少。三个多小时后,会议终于结束了,此时整个营帐里只剩下了吴惟忠和钟南两人。

    看着最后离开的荆天楚的背影,钟南站起来伸了伸懒腰,心里感叹着这开会也不是件轻松的事儿啊。一旁坐在病榻上的吴惟忠让亲兵准备了热茶和点心,招呼着钟南坐在自己旁边。一老一小的两人边吃喝边交谈,从军情说到了朝廷中的最新动态,从下属的各个将领聊到了宫里的各位大人物,最后还拉了会儿家常,直到天色渐黑才各自分别。

    回到自己的营帐后,钟南还不能休息,因为事情尚未忙完。他取了纸笔,将蒙古人的异动和自己的分析判断等相关情况写了下来,这是他单独给皇帝的汇报,是可以八百里加急送达京师,然后直呈朱翊钧案头的。

    仔细检查了一下内容,确认并没有遗漏,钟南才用专用信封装好,再盖上特殊的火漆。随后他又捋了一下思绪,再提笔修书数封,这是给宣、大一线的总兵大人们的说明信,毕竟九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防御整体,自己这边有了情况,肯定需要知会他们,同时也要了解一下其他防区的情况。

    忙完文字工作后,钟南又思考了一阵,古人云每日要“三省吾身”,他虽然做不到三省,但一省多少还是要的。最后又走出营帐,锻炼了近一个小时,直到过了丑时才上床休息。

    如今蓟州军队的一应事务,都是由副总兵钟南一手负责,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有时连吃饭都要徐万州催促再三。尽管如此,他也从未放松对武艺的练习,还和军中高手们学会了不少招式,这种战场杀敌的手段和江湖人士的武艺不同,其招式简单不花哨,但是实用性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