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辽太子沙场丧命 萧妃吟诗害唐-《唐室演义》


    第(2/3)页

    郜国公主曰:“正阳在南,罗玉潼关养伤,京城入吾手心,擒上官问月,建大业也。诸公有何计策?”

    萧鼎献计曰:“现予内宫用事,绝君臣之信,父子之情。然后上官问月,李纯可诛,大位可得。”

    郜国公主曰:“妙计,得天下于君共之。”

    萧鼎曰:“臣岂敢越界。”

    郜国公主次子萧晔,上前跪拜曰:“母亲之言差矣,母亲乃李氏子孙,东宫萧妃之母,太子长辈,一家之人也,何忍自相残杀,以招不测之祸。望母亲收回成命,安享太平为上也。”

    郜国公主听之,怒骂裴晔曰:“逆畜,汝所言本宫岂不知,成大事者,焉思儿女之情,莫在言速退。”

    萧晔不退反进,跪拜泣曰:“母亲息怒,母亲位居万臣之首,况且母亲深受,皇上爱戴,以德报怨,此事必败矣,请母亲三思。”

    郜国公主大怒,拿起面前茶杯投裴晔,茶杯飞落一侧石地,破碎散花。郜国公主厉色曰:“贼子,吃里爬外,留你何用,休得多言,再言非母子也。”

    萧晔:“儿非逆母、母实逆君矣。”

    萧鼎曰:“二公子,违母命,乃不孝也。天下能者居之,礼仪道德虚也。”

    萧晔一跃起,手指指萧鼎曰:“奸贼,蛊惑母亲,行违逆之事,毁吾公主府,吾恨不得食汝血肉也。敢口无择言,辱先贤也。”

    郜国公主命左右曰:“速拿下此逆子,压入内牢,非吾之命,不得释之,速去。”

    侍官上前擒萧晔关入牢房。

    惜在淤泥之中,暗珠投明也。

    遂国公主有疾,卧榻,日夜思念萧妃,常唤其名。

    消息传入内宫萧妃之耳,萧妃闻母亲卧病,其心悬悬,望穿秋水。亲至公主府,探望郜国公主,入室见卧榻前。

    萧妃泣曰:“母养育之恩日长,儿奉养之任日短。疾病卧榻,儿未能服侍左右,亲奉汤药,乃孩儿之不孝也。”

    郜国公主牵萧妃之手,谓曰:“我见子,疾病可愈之。我且问子,母与夫者何大?”

    萧妃曰:“父母者,血肉所出,十月怀胎,辛苦十八载,不可多得。夫,他人也,虽有同呼吸共命运,然犹如衣服,舍其长短而换之,故父母大也。”

    郜国公主喜病愈,取红色小瓶,内藏剧毒,递萧妃,曰:“成事,吾儿可居东宫也。”

    萧妃思之少顷,接手毒药,藏入怀中,拜别郜国公主。萧妃回宫,月圆之夜,请唐王至东宫,赏明月,悦歌舞,饮酒作诗。

    酒至过半,萧妃退歌舞,谓唐王曰:“皇上若觉臣妾作诗悦耳,多饮三杯,权当奖励臣妾何如?”

    唐王曰:“善。”萧妃连敬唐王三杯酒,流泪念父母、夫、妻三首诗。

    诗曰:

    父母慈爱劳无私,春夏秋冬不懈怠。

    无所追求忧儿安,望子成龙未思偿。

    嘘寒问暖细如发,语重心长送官道。

    岁月长留盼影归,白发鬓须图几何?

    巍峨泰山避风雨,儒雅君子多博学。

    征战沙场如猛虎,卸甲入室如流水。

    鸳鸯成对连理枝,双宿双飞声齐鸣。

    壮士一怒为红颜,锄夫日晌思家妻。

    花容月貌柳叶眉,温柔嫚腰罗衣裙。

    两步青莲昭厅室,三步红梅香满院。

    勤勤恳恳读女戒,相夫教子持家风。

    心心相印恩爱浓,形影不离情义重。

    唐王怜之,曰:“爱妃何其悲也。”

    遂连饮六杯大醉,萧妃命左右端醒酒汤来,使左右皆退去,取出毒药投入汤内,萧妃亲喂唐王,留其半自食之,顷刻之间,唐王、萧妃双双绝命。

    惜哉,李诵不纳忠臣之谏,再位不足一年而丧命,李唐之短命皇帝也。

    细人来报郜国郜国公主,唐王、萧妃均死。

    郜国公主闻萧妃亦死,一声叹气,曰:“成大事,何顾小节也,唐王暴病而死,上官问月,李纯,王氏何除之?”

    萧鼎曰:“公主使人传唐王死讯,金銮殿聚文武众臣议政。

    上官问月,李纯闻唐王死,必至,公主可擒而杀之。再使常将军入后宫擒王氏,行葬礼,即大位,众文武无人敢违也。”

    高国公主以为然,命李昪率御林军围皇宫,禁止出入,传诏文武百官,唐王得奇疾身亡,速上朝商议国事。

    文武大惊,速至金銮殿,郜国公主立金殿之上,左右张先,常德山,李万,萧鼎诸人站立。

    百官齐聚殿中,独太子李纯,上官问月不至,郜国公主复使人招之。

    正是:

    情丝如发叶漂零,朱颜暮色秋晚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