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至于徐亮的情绪,只能等这场比赛之后,波波维奇再找时间来调节了。 暂停结束后,爵士队的球员看到马刺队将徐亮换下后,全都不由自主的重新看向了斯隆。 而斯隆的表情先是僵硬了一下。 毕竟刚才的防守安排主要是针对徐亮的远投能力。 而波波维奇的这一换人操作,显得斯隆的所有战术安排都被波波维奇算计到了一样。 斯隆当然没有办法想象,波波维奇会仅仅因为徐亮稍微违背了一下其安排的战术要求,就将徐亮这个状态火热的球员换下场。 好在斯隆快速的调整过来,直接打了个手势示意场上的爵士队球员,重新恢复到之前的防守站位。 当然暂停回来,爵士队先要开始进行进攻。 而因为徐亮已经下场,所以马刺队的防守又重新回归到了之前的方式。 接下来一节半的时间,波波维奇都没有重新让徐亮上场。 而马刺队之前依靠徐亮取得的四分优势,也在这一节半的时间内逐渐被爵士队给追了上来。 甚至到第三节过半的时候,爵士队将比分重新反超。 这个时候又一次来到了官方暂停。 暂停前两队的比分为65比68。主队在前,客队在后,马刺队落后三分。 因为一节半多,接近两节的时间没有让徐亮上场。 使得大卫.罗宾逊和邓肯的上场时间超过了赛前的计划时间。 这对于邓肯来说,影响到还可以控制,毕竟邓肯更加年轻也更加的有体力。 但是大卫.罗宾逊可就不一样了,毕竟年龄大了,体能下降十分严重。 而连续的高强度比赛使得大卫.罗宾逊的体能消耗更加巨大。 这也是在第三节,爵士队能够完成比分反超的原因之一。 原本按照马刺队的赛前计划,当比赛进行到第三节过半的时候。 徐亮应该能够获得至少八到十分钟的上场时间。 这也能够为大卫.罗宾逊和邓肯争取到更多的休息时间。 而因为徐亮的自作主张,使得波波维奇将他的上场时间控制了下来。 这个时候场上局势的变化使得波波维奇有些骑虎难下。 好在这个时候徐亮也因为场上球队比分的落后有些急切。 直接在暂停的时候像波波维奇再次承认错误,并且保证接下来的比赛一定会按照教练的战术要求进行。 而波波维奇这个时候也就坡下驴。 先虎着脸又教训了一下徐亮。 接着就同意将徐亮重新换上场和邓肯搭档。 暂停结束后,爵士队的球员看到徐亮上场,内心又是一紧。 接着又集体看向了站在场边的斯隆。 而这一次斯隆有了上一次的经验。 控制住了自己脸上的表情,很是云淡风轻的表示这都在我的预料之中。 只不过这个时候,斯隆的内心其实不像表面上那么平静。 “妈的,波波维奇这小子不是个好人,也不知道跟拉里.布朗学了些什么,净想些乱七八糟的换人招数。 好在老子这一次反应够快,没有让球员看出自己的窘迫感。” 斯隆很淡定的打手势示意爵士队球员按之前确定的防守站位,来防守徐亮。 暂停回来后,马刺队先一步进行进攻。 同样的位置,徐亮站在弧顶,邓肯落到低位,其他球员拉开空间。 卡尔马龙这一次的防守也是进一步的贴紧了徐亮。 徐亮这一次没有再作妖,直接将球传给了落在低位的邓肯。 邓肯接球之后,迅速的发起进攻,先是依靠力量撞击了一下身后的格雷格。 接着趁着格雷格力量中心来不及变动的时间,转身抹过格雷格的防守,来到了三秒区。 就在邓肯即将完成这一次进攻的时候。 原本在外线进行防守的斯托克顿,诡异的出现在了三秒区内。 并且迅速的切下了邓肯还没有来得及举起来的篮球。 接着斯托克顿直接顺势向前加速发起了反击。 这个时候徐亮很是清楚以自己的回防速度,很难完成这一次防守。 所以十分果断的选择了战术犯规,阻止了爵士队的这一次反击。 在刚才的进攻中,邓肯一直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卡尔.马龙可能做出的补防,而忽略了斯托克顿。 这就导致邓肯在即将完成进攻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对手中篮球的保护。 使得斯托克顿十分轻松的抓到了抢断机会,完成了抢断。 而这一次的抢断十分的突然。 马刺队的其他成员都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 好在徐亮迅速的做下了防守判断,及时阻止了这一次的快速反击。 也幸亏是徐亮的快速反应,徐亮但凡稍微反应再慢一秒,他的这一次的战术犯规很有可能变成一次违体犯规。 而违体犯规的判罚就是一罚一掷,那样徐亮这一次的犯规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 爵士队重新发球。 来到马刺队这一半场后,仍然是挡拆进攻起手。 仍然是以斯托克顿的中距离急停跳投结束。 徐亮仍然没有来得及进行补防。 好在这一次斯托克顿的投篮并没有命中。 而徐亮在卡好位置以后,取得了其整场比赛的第一个篮板。 抢下篮板后的徐亮,并没有第一时间将球交给约翰逊。 而是向前场直接甩传过去。 原来,邓肯在看到斯托克顿中距离急停跳投后,就开始加速向爵士队的半场冲了过去。 一方面,邓肯知道自己来不及对斯托克顿的进攻产生任何影响。 另一方面,邓肯很相信徐亮的篮板球能力以及长传能力。 而这一次徐亮和邓肯之间的互相信任和默契。 使得马刺队在刚丢了一球之后,完成了一次十分快速的反击。 整个反击过程,从徐亮拿下篮板到邓肯完成扣篮,一共不超过三秒钟。 而原本应该防守邓肯的卡尔.马龙。 在其斯托克顿投篮的时候,选择了向内线移动,准备争抢篮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