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祝家祖孙的矛盾-《红楼志》


    第(2/3)页

    祝老爷子撇嘴道:“小年轻就是沉不住气,想一出是一出,事前不作思虑,事后悔然喟叹。老头子我是怕你看花了眼,迷晕了头。

    外面那些学院有什么可见识的,跟着老头子我专心读书做学问不好吗,莫不是陈小子你看不上我这府学。

    世人都觉得官学多是荫生,不务正业将官学搞得乌烟瘴气,不是个读书的好去处,其他地方的官学或许是如此,但老头子我这里,绝对是清清静静,真正做学问的地方。”

    这些陈颍自然是知道的,不然他也不会答应祝老爷子挂名在官学里。祝老爷子也称得上是学政里的一朵奇葩了,其他的学政不过就任个三年左右,甚至有些被点做学政只是去打个过场,添一笔资历,占个老师的名头,收一些门生,为进一步升迁做准备,就好比原著里元春封妃后贾政被皇上点为学政,这种明显就是去混资历的。

    但祝老爷子这个学政已经做了二十余载了,曾经太上皇几度升他的官他都坚辞不受,只愿一心做学问,搞教育。这才是真正的道德大儒,陈颍是发自内心的敬重。

    而且应天府书院原身是南都学社、睢阳书院,并不是由官府直接创办的官学。宋真宗时因追念太祖赵匡胤应天顺时,将太祖的发迹之地宋州改为应天府,并将睢阳书院赐额为“应天府书院”;更是在宋仁宗时被设为南京国子监。

    应天府书院历任院长都是经世大儒,德高望重者方能担任,书院里文风浓厚,鲜有勾权结势之事发生,与其他官学大不相同。

    陈颍忙道:“老爷子您别生气啊,我自然是知道您这府学与别处不同,要是其他那些官学,我家老爷子也不会同意我以官学学子的身份去参加秋闱。

    只是我向来耐不住千篇一律的平淡日子,要让我规规矩矩地待在一个地方每日读书,三两月或许还可以,日子一长我就觉着枯燥无味,无法进益了。因为这才想着要去游学,性子使然,绝对没有对府学不敬的意思。”

    祝老爷子叹了口气道:“你倒是跟我那孙女儿如出一辙,要说读书那是极有天赋的,我和你外祖父在你们这样大的时候那可比不过你们。只可惜就是不愿意跟着我好好读书做学问,总想着研究那些新奇的事物,到底是年轻人,静不下心啊。

    徐云成那小子倒是个能静心读书的,天赋也还算不错,只可惜被董淳给耽误了,以后成就怕也有限。”

    后面这半句话陈颍就不好接了,毕竟徐云成的事跟他有关系。如今徐云成已经跟着祝老爷子去了应天府书院专心读书去了。虽然董淳做局帮他攒的人脉断了大半,但还少数依然欣赏徐云成的性情和学识,再加上如今跟着祝老爷子读书,只要他不犯糊涂又走歪路,以后成就必是不会低的。

    陈颍道:“老爷子,我们年轻人正是有朝气的时候,又没什么阅历,肯定没法和您这种早已遍尝人生百味的老前辈一样能静下心来钻研学问,等我们出去闯一闯,看过一些风景之后,心性自然也就沉稳下来了。”

    祝老爷子笑道:“你小子倒是会给自己找借口。”

    陈颍道:“老爷子,这不是借口。读书是很重要,这毋庸置疑,但光是读书明理是不行的,还得会用,能够将书里的东西变成能为我所用的东西,那才叫真正地把书读好了,这不是安安静静待在屋子里捧着书本刻苦钻研就能做到的,得走出房间,到外面去看,去尝试着运用书里的知识和道理,会用了,书也就读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