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边翻边读也别有乐趣,林然却不敢多看,翻到“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时,林然只能收起书,准备将布重新遮挡起来,以免吓着于夏。 虽然于夏提起过想要克服不能看到书的问题,可是一下子看到这么多书,这姑娘不知道会吓成什么样,要是又像之前一样晕倒或者神智不清,林然可不想再面对一次这样的事。 正要将书合拢放回书架,指尖传来一阵阻塞的感觉,纸张的均匀感被什么东西打破了,林然小心翼翼重新翻动书页,来回几次之后,他找到了阻滞感的源头,是一张很薄很薄的报纸,夹在书里不知道过去了多少时间,以至于几乎和整本书成为了一体,不仔细翻找根本察觉不到它的存在。 取出一看,是一张剪裁成正方形的报纸,不论正反都看不出是从那一份报纸上剪下来的,内容是一篇两百字左右的“读书随笔”,标题为《简炼的语言,辩证的哲理——读鲁迅文章札记》,作者是隋启仁。 快速浏览这篇札记,简单的三段结构,开篇点题,笔者认为鲁迅先生的文中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随后以《论毛笔之类》、《这也是生活》、《北人与南人》、《故乡》等文举例辩证法的光辉。例如: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举例之后再次点题,“看,此类例子举不胜举,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周氏兄弟学养深厚,用现在的眼光而论,绝对算得上是金句满满,不论任何年纪读鲁迅都能读得入神,读出风骨,林然相当佩服。 以前人喜欢剪报,为了收藏重要的文章,人类依赖报刊的时代并没有过去太久,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以前,报刊上总是最先刊登一些上好的故事,最新的文章,剪下报纸上的某一篇文章收藏起来,一些人喜欢贴在本子上,名为剪贴本,和现在女生们喜欢的手帐类似,以前叫做剪报本。 为了保存,夹在书中也是一个好办法,只不过书被借给他人或者卖给二手书店以后,这张报纸也成了附赠的礼物,不知不觉间也消失了。这篇文章非常工整,也没有特别好的文笔,也没有特别出彩的闪光点,就好像在说一个很平淡的事实,可是为什么会被如此仔细地用剪刀剪下来夹在鲁迅的诗歌选中呢? 和那张涂抹了修正液的借书卡一样,这张报纸也引起了林然的兴趣,难道不是这篇文章? 林然将报纸翻到反面,的确,背面也是一篇文章,竖排的字体,只是文章似乎少了一半,文章名字也只有一半——是官又是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