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从胡志华那里出来,章恒没有片刻停歇,直接去了技术中队。 他从负责痕迹检验的同事那里,拿到了从现场提取到的全部32枚指纹和17个鞋印的高清照片和电子版资料。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反手关上门,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开来。 窗外已是下午,阳光斜照进来,在办公桌上投下温暖的光斑,但章恒的心却如同浸在冰水里。 他打开台灯,调整好光线,然后将那些照片在宽大的办公桌上一一铺开。 一时间,办公室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以及章恒偶尔调整呼吸的细微声响。 他仿佛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左手拿着一个高倍放大镜,右手拿着一支强光手电,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如同一位在古籍中寻找微言大义的学者,又像一位在战场上搜寻敌人蛛丝马迹的侦察兵,开始极其专注地审视这些来自犯罪现场的无声证物。 他的眼睛,似乎天生就是为了刑侦而生,堪比最精密的专业仪器,不仅观察入微,而且处理信息的速度快得惊人。 他首先聚焦于那32枚指纹。一枚一枚,仔细甄别其纹型、中心、三角、细节特征点……他的大脑飞速运转,进行着比对和分类。 很快,他心中便有了初步轮廓:除了少数几枚确认属于两名死者外,剩下的二十多枚指纹,至少来自十几个不同的个体,这印证了现场人员混杂的判断。 接着,他的目光转向那17个鞋印照片。这些沾染了泥土、血污的印记,在普通人眼中或许只是模糊的轮廓,但在章恒眼里,却仿佛是一张张动态的素描,能读出大量的信息。 通过鞋印的长度和步幅,他可以大致推断出留下脚印者的身高;通过鞋印的深浅和压力分布,可以分析其体重和行走时的姿态、发力习惯;甚至从鞋底的磨损程度和花纹样式,能对嫌疑人的年龄、职业特点、经济状况做出初步推测。 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一张张照片,大脑如同高速计算机处理着这些信息。 突然,他的动作停了下来,目光牢牢锁定在其中一张鞋印照片上。 这是一个相对清晰的右脚鞋印,拍摄于商店侧门内侧不远的位置。 鞋底花纹比较常见,是一种廉价的运动鞋底。但章恒的眉头却微微蹙起,他拿起放大镜,几乎将镜片贴在了照片上,仔细审视着这个鞋印的几个特定部位——前掌内侧的磨损、脚跟后缘一个不太明显的缺口、以及整个脚印在泥土上留下的独特压痕…… 他就这样保持着这个姿势,一动不动,仿佛石化了一般,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到他自己的心跳声。 良久,他才缓缓放下放大镜和那张照片,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亮光,若有所思。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张鞋印照片单独抽出来,放在办公桌的一角,用笔筒轻轻压住。 然后,他深吸一口气,继续以极高的效率看完了剩下的所有鞋印照片。 当最后一张照片被归拢,章恒抬手看了看腕表,时间是下午四点二十一分。 他没有犹豫,立刻拿起办公桌上的内部电话,熟练地拨通了一个号码。 “飞亮,叫上周康,带上勘查箱和必要的装备,五分钟楼下集合。”他的声音果断而清晰,“随我再去一趟案发现场。” 第(3/3)页